要把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一府一委两院工作中亟待破解的瓶颈问题作为选择监督议题的重点,依法开展监督。
现场办公:从会场到现场22日8时40分,随着55031次检测列车从龙岩站驶出,龙龙高铁龙武段正式开始联调联试,意味着龙龙高铁离开通运营又近了一步。当地创新实行市委常委带头明确一个蹲点调研联系点、选择一个调研课题、开展一系列调查研究、解决一批困难问题、召开一次调研汇报总结会的五个一工作机制。
在武平县十方镇,创隆纺织公司投资建设的2号厂房粗细络联自动化生产线技改项目,在挂钩单位县自然资源局的沟通协调下,成功向合作银行申请增加融资额度。习近平总书记22年前亲手种下的香樟树,如今枝繁叶茂。大兴调查研究已在龙岩蔚然成风,今年以来,当地召开了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科技创新大会、文旅经济发展大会等,制定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0条政策措施、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18条措施、1+4+N人才政策等具体举措,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龙岩市坚持在深、实、细、准、效上下功夫,让调查研究既用脚力又用脑力。上杭县委常委班子与企业面对面,听取收集高层次人才对人才服务的意见建议。
龙岩通过广泛开展大抓招商、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等活动,推动干部职工主动深入一线服务,确保在建重大重点项目马不停蹄向前推进。27日,龙岩市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进会召开。这段一线实践让我的专业能力和心态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些作品也将成为我就业时的代表性名片。
如今,双方合作已进入第三个年头,除了项目实战,龙岩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还通过课程实践、课外研学等形式,积极探索多种校地合作模式,与梁野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及其旗下企业共建多样化的实践教育平台。学院专门成立助农筑梦师生团队,团队迅速行动,多次到武平实地调研,了解企业需求与市场状况梁野山农业位于全国林改第一县武平县,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其经营的武平农特产品种类丰富、品质优良。这种立足于企业真实需求而形成的产教融合模式,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也为学校教师、学生实践锻炼提供了平台。
在去年8月第31届广州博览会暨第三届广州乡村振兴展览会上,以黄金百香果、紫灵芝、绿茶为代表的一批原生态、精包装的梁野好品农特产品深受大湾区民众的喜爱,一经展出便售罄,销售额累计达10万元,取得意向采购订单30余万元。调研后发现,梁野山农业产品多样,但却缺乏品牌意识,阻碍了产品增值与企业市场扩张。
公司农特产品3年前年销售额仅5000余万元,目前,全县梁野好品系列产品年销售额近6亿元。品牌建起来了,如何走出去?团队集中精力主攻新媒体尤其是各类视频平台,通过新媒体运营,用更有人情味、更加年轻化的传播方式助力企业销售。近年来,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愈发频繁,我们也希望借助这个机会为武平乡村振兴贡献一分力量,实现校地双赢。据统计,在合作期间,仅梁野山专营店官方抖音号的粉丝增长量就达近10万。
綦鹏介绍,确定品牌建设方向后,学院发挥传播和设计两个学科的优势和资源,半年后,为公司经营的农特产品打造了统一标识梁野好品,并设计了不同品级的礼盒、精品盒和包装袋样式,使得该公司及其销售合作企业所推出的120余种农特产品都穿上了好品新衣。学院专门成立助农筑梦师生团队,团队迅速行动,多次到武平实地调研,了解企业需求与市场状况。龙岩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助农筑梦团队负责人綦鹏说。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零散的非市场化销售阻碍了公司的发展,品牌附加值不能提高,效益也难以增加。
通过一系列设计,公司品牌一下提高了好几个档次,产品包装也凸显了我们的特色。建品牌、育口碑,梁野山农业的产品销售额稳步大幅提升。
公司成立多年,但一直无法突破瓶颈,而找到龙岩学院,也是希望借助他们的专业能力,为我们量身定做一套品牌推广方案,让我们的特色农产品走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如今,双方合作已进入第三个年头,除了项目实战,龙岩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还通过课程实践、课外研学等形式,积极探索多种校地合作模式,与梁野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及其旗下企业共建多样化的实践教育平台。
童昕说,新的设计很快受到了客户的好评,近两年公司产品礼品类订单连年翻番,效果显著。(本报记者 戴敏 通讯员 陈思凡 黄德民)。龙岩学院2023届广电专业学生林琳是团队成员之一,暑假期间,她和团队成员穿梭于武平县万安镇捷文村的田间地头,用最喜爱的影像方式记录乡村的人、景、物、情,创作的系列微视频与全景VR作品得到福建省文化与旅游厅推广。2021年9月,梁野山农业找到龙岩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寻求合作。日前,福建梁野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梁野山农业)总经理童昕介绍道。这段一线实践让我的专业能力和心态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些作品也将成为我就业时的代表性名片。
綦鹏表示,学院正与公司进一步讨论设立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继续服务武平县的林下经济发展(记者 张杰 徐士媛 通讯员 熊川)。
为确保今年的粮食生产工作有序推进,永定区农业部门抢抓时节,从提高农业机械化服务、发展大户加快土地流转、保障农资储备、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和政策宣传等方面加大保障,真正把粮袋子变成老百姓增收的钱袋子。今年,我们将从科学种田入手,向科技进步要粮食、要效益,提高亩产量、亩产值,增加农民收入。
这样的育秧方式,每亩可以节省用种量30%左右,每亩节省成本20元左右,提高亩产量5%~10%,插秧比较精准,不需要补插秧苗。智能化育秧方式省时省力,省种又高产,培育秧苗密度适中苗芽壮实,极大地提高了早稻育秧效率和质量。
在这样的流水线上,一个个秧盘坐电梯穿山洞,实现了育秧的全程机械化。这种新型的育秧方法,改变了传统人工育秧方式,大幅提升了育秧水平。这几年,通过科学种地、机械化种地,我的种粮收成一年比一年好,信心一年比一年足。连日来,龙岩市永定区农业农村部门选派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查看苗情、墒情,强化田间技术指导,着力稳面积、增单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为做好全年粮食生产夯实根基。
陈安娣是永定区的种粮大户之一,承包600多亩粮田用于种植富硒大米和梯田大米。永定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太华告诉记者,2024年,永定区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为24万亩,其中早稻播种面积3.44万亩。
永定区农业农村局农艺师朱海斌在指导育秧时说。春分节气临近,在龙岩市永定区坎市镇碧溪村的育秧棚内,记者看到,新一代自动化育秧流水线已经开始今年早稻的育秧工作
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将得到显著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资源价值、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也将得到提升。去年,当地编制了《龙岩市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规划》,完成各县(市、区)水土保持规划,将水土保持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水土流失敏感脆弱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管控。
从2014年承包10亩山林进行林下种兰到现在,廖炎士不仅自家兰花种植面积发展到300多亩、100多个品种,还辐射带动了周边6个乡镇、300多户人家吃上了生态饭。针对各县(市、区)水土保持的不同实际,龙岩注重提升差别化防控能力。注重差别化防控近日,记者来到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露湖村,只见青山连绵,枫香、木荷等阔叶树点缀山间,绿瓦红檐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清澈见底的小溪横贯村庄。村中的生态山庄增加了农家乐与民宿。
废弃矿山披绿装3月,在龙岩市永定区高陂镇西陂村废弃煤矿菌草生态治理试验示范基地半寨煤矿地块上,前年种下的10多亩巨菌草、紫菌草已经长至三四米高,昔日裸露的煤矿地表重新披上绿装。长汀县水土保持科教园东南网3月20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戴敏 见习记者 徐士媛 通讯员 陈天长 朱芳彬 文/图)日前,省水土保持工作领导小组公布2023年度水土保持工作评估成绩单,龙岩市获得省对市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全省第一名,连续6年获得此项工作优秀等次。
加强重点生态区位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强化农林开发联审联批+承诺制度。永定区自然资源局局长翁志强说。
对生态脆弱区和生态系统不稳定区采取抚育措施,去年,全市阔叶化造林4.15万亩,松林改造质量提升15.8万亩,抚育施肥改造4.77万亩。该项目通过实施煤矸石清理、水土流失治理、水生态修复、土地复垦、植被恢复五大工程,修复边坡17公顷,恢复植被314公顷、改造植被747公顷,复垦耕地83公顷,植被覆盖率提高至63%。